首頁>頂層規劃設計
狹義地講就是指醫聯體內部成員的數量、床位總數量、醫療護理技術人員總數量、醫療設備裝備情況等。對于縣域醫共體,主要包括一個縣級醫院、M個鄉鎮衛生院、N個村衛生室的數量及開放床位總數等;對于區域城市醫療集團,主要包括一個區域城市牽頭醫院、N個基層醫療機構的數量及開放床位總數等。廣義地講,除了醫療機構數量和開放床位總數外,還包括覆蓋的區域服務面積、服務人口數量等。
縣域醫共體的規模主要取決于縣級醫院的能力,包括醫療技術服務輻射范圍和綜合服務能力以及對一、二級醫院及基層醫療機構給予的技術指導和幫扶能力。
建設緊密型醫聯體實施分級診療工作,涉及到醫療體制改革等問題,需要政府頂層規劃設計,促進醫藥、醫療、醫保三醫之間相互協作,給予配套政策支持,方能順利實施。
醫藥部門配合加強藥品監控,實行藥品集中統一采購,降低醫藥成本;醫保部門針對不同層級醫療機構,建立不同醫療機構醫保支付比例政策,發揮醫保在“三醫聯動”中關鍵的杠桿作用,引導群眾首選基層醫療機構就醫。同時,醫院在醫療內部改革醫務人員人事薪酬分配制度,規范醫療行為,抑制過度醫療。
明確縣域醫共體(縣級醫院、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醫療服務體系功能定位,建立一種分工合理、相互協作的運行機制。
建立各級醫療機構病種治療與手術目錄,明確收治業務范圍和轉診秩序。
建立醫聯體內部上、下級醫院之間遠程會診制度。
建立醫聯體內部雙向轉診業務規范與操作流程。
建立雙向轉診綠色通道和監管考核機制。
為保障醫聯體順利運行,需要建立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如人事制度、工資績效分配制度、財務制度、 考核制度、分工協作制度、轉診制度等。依據各醫療機構功能定位和部門職責等分別擬定相關制度。
對于松散型醫聯體,主要依托遠程醫療服務平臺開展協同業務,如遠程會診、遠程診斷、遠程重癥監護、遠程應急搶救、遠程疑難病例討論、遠程手術直播、遠程手術指導、遠程教學查房、遠程醫療查房、遠程醫學繼續教育、轉院業務、門診預約轉診、轉診檢查、轉診治療。除此之外,利用區域云PACS系統、區域云心電系統、區域云病理系統、區域云LIS系統,提供影像、心電、病理、檢驗診斷托管/半托管、報告二次審核、質量審核、教學培訓等系列賦能基層醫療機構的服務。
對于緊密型醫聯體,如縣域醫共體,除開展上述協同業務外,還需要對信息資源統一規劃和管理,支撐緊密醫聯體內人、財、物統籌規劃與管理的要求。
監管主要監督和管理醫聯體之間業務開展情況,包括業務請求相應情況、完成情況、業務協同類型、業務協同數量、業務協同質量、相互協同制度是否完備、是否納入醫務人員績效考核等。同時,監管平臺系統運行質量以及醫聯體內部業務運轉的服務情況等。
根據基層醫療機構疾病的綜合救治能力,制訂各級醫療機構雙向轉診的業務流程。
基層醫療機構按轉診原則將病人上轉至上級醫院。
轉診病人憑《***鎮衛生院雙向轉診上轉電子單》到上級醫院醫療服務中心辦理轉診手續。
由醫療服務中心專人協助病人辦理入院登記。
轉診病人病情穩定后,上級醫院相關臨床科室及時將病人轉回基層醫療機構繼續進行康復治療。
安全:采用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關鍵信息安全的保障,完善的網絡治理體系,全方位保護。
協同:遠程醫療超高清視頻、診療數據、網絡,全功能接入與切換,Webservice對接遠程會診管理,靈活控制。
互聯互通:頂層設計、統一標準、獨立開放、互聯互通、資源共享、安全實用的原則進行設計,跨省、市、縣、鄉鎮、街道、村、家庭互聯互通。
在數據中心部署遠程醫療與分級診療協同服務平臺,其中包含遠程醫療、分級診療、區域醫療和平臺管理4大業務功能。平臺采用B/S架構,各接入醫療機構只需通過瀏覽器登錄遠程醫療與分級診療協同服務平臺即可開展上述業務。通過異構數據互聯互通子平臺,對所有接入區域云數據中心的醫療機構的HIS、LIS、PACS等醫院信息系統實現互聯互通和數據交換。最終實現一套網絡架構、一個數據中心、統一管理、調度和服務。
基于V2V視聯網核心技術,建設覆蓋全國省、市、縣、鄉、村到家庭的超高清遠程醫學衛生專網,為各級醫療機構提供網絡接入鏈路,解決IP互聯網無法實現的4K/8K級別的超高清視頻、醫學影像、生命體征、醫學數據信息等實時傳輸和交換。
目前全國數十個省/市衛健委、數千家醫療機構已接入超高清遠程醫學衛生專網,利用基于互聯網/視聯網的遠程醫療與分級診療協同服務平臺,開展醫聯體內部協同醫療業務。結合公司系列產品,為全國醫療資源共享、互通互聯提供創新最優的技術解決方案。
建設醫聯體內基于視聯網技術的醫院局域網,覆蓋醫院所有業務科室,包括各臨床科室、醫技科室(影像科室、心/腦/肌電圖室、病理科、超聲科)、遠程教育培訓室、學術會議室、會議室、手術室、內窺鏡室、重癥監護病房等。
為了便于臨床科室開展遠程醫療業務工作,需要將視聯局域網與醫院核心數據骨干網互聯互通,同時實現與全國超高清遠程醫學衛生專網互聯互通,實現患者病史數據信息和遠程醫療業務數據交換與共享。
目前大多數的遠程醫療、區域醫療、分級診療等系統獨立于醫務人員臨床信息系統之外。為提高醫務人員工作效率,將上述系統作為一個獨立的子系統嵌入醫務人員CIS臨床工作站系統中,與之融為一體。讓醫生、護士在辦公室內即可開展遠程醫療、區域醫療、分級診療等業務工作,實現視頻在線交流。
區域云數據平臺集成各入網醫療機構現有系統和設備的接口,實現區域云中心與各接入醫療機構的數字化影像設備、PACS、HIS、LIS等的無縫對接,完成電子病歷與醫學影像采集、交換、共享與存儲。
為了便于臨床科室開展遠程醫療業務工作,需要將視聯局域網與醫院核心數據骨干網互聯互通,同時實現與遠程醫學平臺互聯互通,實現患者病史數據信息和遠程醫療業務數據交換與共享。從網絡安全層面,設置前置機安全交換模式,從而保證了醫院內部信息系統安全設計。
1 .結構性無安全漏洞和后門
2 .結構性抗滲透攻擊和信息泄漏
3. 內部結構隱藏
4. 核心網絡無IP報文
5. IP報文無法穿透
6. 身份鑒別
7. 設備認證
視訊、醫療數據資源的接入,通過視聯網技術自身的非IP技術特點可以起到非常好的邊界安全隔離。
用戶身份確認是通過個人數字證書和密碼得以保證,使系統確認用戶沒有被冒認。
自創號碼體系和交換技術,視聯網地址不僅具備唯一性,同時具備可定位和可定性功能。
視聯網設備均支持Trust zone和NUID機制實現對設備唯一標識的保護,配合視聯網入網流程可確保認證設備才能接入。
確??h域醫共體、區域城市醫療集團、區域??坡撁说柔t聯體順利運行,組建一支運營管理隊伍,成立運營管理中心,包括業務管理人員、信息技術人員、統計分析監管人員。負責醫聯體之間業務運行、系統運行、績效考核等業務監督與管理工作。
實現全國互通互聯的超高清醫學品質級別的遠程會診、視頻會議、多學科會診及學術討論、手術教學、遠程手術實時指導、遠程病理(支持術中冰凍)實時診斷、醫學教學、遠程重癥監護、遠程查房等運營服務,并實現運營自動計費收費、互聯網醫院運營、實時網絡監管和服務監管。
規范醫聯體之間業務運行流程和規范,嚴格按照業務運行規范執行。
建立醫聯體運營管理制度,將管理制度納入到各醫療機構考核中。
建立運營定期考核機制,將考核結果納入到績效分配制度中。